close

認知與評價:科學理論與實驗的動力學(上、下冊)

經典款式認知與評價:科學理論與實驗的動力學(上、下冊)

認知與評價:科學理論與實驗的動力學(上、下冊)網友評鑑5顆星

介紹給大家一本好書

博客來專業及教科書及政府出版品-文史哲類分類新書上市

  • 定價:600
  • 優惠價:79474
  • 優惠期限:2014年03月31日止

  • 認知與評價:科學理論與實驗的動力學(上、下冊)

    購買[認知與評價:科學理論與實驗的動力學(上、下冊)]絕對物超所值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    內容簡介

      本書是一部科學史與科學哲學(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) 專著,也與「科技與社會」( Science, Technology and Society)理論有深度的對話。上冊是第一部分「模型與理論」,包含〈導論〉以及第一到第六章;下冊是第二部分「實驗」,包含第七到第十二章以及〈結論〉。

      本書企圖建構一個科學理論與實驗發展與演變的動力模型、一個科史哲理論,總結有下列主張:

      1. 科學理論和實驗的發展共享一個人類家族似的發展樣式,即透過對先行者(親代)結構局部的修改,而產生彼此間具有家族相似和歧異的後繼者(子代)來描述。

      2. 此發展樣式的原因和動力,是科學家對先行理論與實驗作認知評價後,局部修改其內在結構,再發展自己的新版本。

      3. 模型媒介於理論和實驗之間,必須透過模型來分析理論和實驗的內在結構。

      4. 理論、模型、實驗與世界兩兩之間的關係,可以透過結構相似程度的比較來進行認知判斷;其比較方法是分析理論、模型和實驗的結構成為組成局部,再比較先行者與後繼者的局部和對應局部的相似性來作判斷;此方法為認知評價提供一個較客觀的參考架構。

      5. 科學活動有發現、結構、發展(發育或發生)、變遷、社會環境、規範等多元向度,彼此在不同的脈絡中互相關聯,但不能被化約到發現脈絡和證成脈絡的二分架構上。

      6. 我們可以推薦新的認知評價來引導科學未來的發展。如此,原因和動力的實然與認知評價的應然不斷地互相循環、互相影響。

    作者簡介

    陳瑞麟

      國立中正大學講座教授、哲學系暨研究所教授。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科學哲學中心訪問學人。《科技、醫療與社會》期刊編委(曾任七年主編)、East-Asian Sciences, Technology and Society: An InternationalJournal 編委。2012 年接任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理事長。專長為科學哲學、自然哲學、西方科學史和科技與社會。

      專著有:《科學與世界之間:科學哲學論文集》(學富,2003)、《科學理論版本的結構與發展》(臺大出版中心,2004)、《科幻世界的哲學凝視》(三民,2006)、《科學哲學:理論與歷史》(群學,2010)。另於國內外期刊、論文集發表論文三十餘篇。


    ...繼續閱讀



    , , , ,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      創作者介紹
      創作者 specializ 的頭像
      specializ

      博客來-books網路書店-專業.教科書.政府出版品

      speciali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