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利益等待制度:中國地方人大的治理能力分析秒殺搶購

還在猶豫要不要買嗎?再不買就來不及了
博客來專業及教科書及政府出版品-法政類分類熱銷好書

購買[利益等待制度:中國地方人大的治理能力分析]絕對物超所值
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內容簡介
自一九八九年世界銀行在分析當時非洲的情境時,首次使用「治理危機」(crisis in governance),此後「治理」一詞便廣泛地被應用於分析政治發展的研究中,尤其用來描述如同中國大陸等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狀況。
是以,去探討中國地方人大在經歷經濟發展與權力不斷市場化後,所產生的「治理危機」;並借由檢視其治理能力弱化的因果關係,以便論證本書的研究主軸:即地方人大的合法化能力,正是其國家能力的展現,合法化能力高,則其與民眾的關係勢必相當緊密並能獲致民眾的信任。合法化能力愈低,則其弱化程度愈高,最終導致國家的空洞化;而組織弱化的結果,則民眾愈加疏離、認同感愈低、對於政府信任感低落等等危機。的確,原本應該扮演地方民眾福祉代言人與保護者的地方人大,由於回應性不足,產生治理能力持續弱化,甚而危及國家能力的運作等等「治理危機」。
因此,如何透過其合法化能力的完善並建構一套應有的治理能力,改變過去強調「統治」(government)的作為,由強調「治理」(governance)取代之,以便由治理走向「善治」(good governance),進而提升國家能力,並且勾繪出一個具備有服務型國家能力的地方民意機關之圖像,實乃本書之目的。
作者簡介
潘兆民(Chao-Min Pan)
學經歷
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、大陸社會暨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
復旦大學政治學系訪問學者
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政治學系訪問學者
主要研究領域
中國大陸政治改革、地方治理、政治經濟發展
...繼續閱讀
全站熱搜